国光电气 688776在氚工厂领域的布局体现了其在核聚变产业链的深度参与,但当前更多以技术配套角色切入,尚未形成独立的氚...

日博365备用网站 admin 2025-08-21 14:58:48

来源:雪球App,作者: 阿九6a6,(https://xueqiu.com/9903221663/328952151)

国光电气688776在氚工厂领域的布局体现了其在核聚变产业链的深度参与,但当前更多以技术配套角色切入,尚未形成独立的氚工厂运营能力。以下从技术能力、项目进展、市场前景及风险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 一、技术能力:聚焦氚处理关键环节

国光电气在氚相关技术领域的积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氚兼容与防护技术**

公司通过多年核工业设备研发经验,掌握了**耐辐照材料**、**高真空密封**、**低温吸附**等核心技术,可应用于氚的储存、运输及泄漏防护。例如,其自主研发的全金属气体循环泵采用无油脂润滑设计,耐辐照性能优异,可用于氚处理系统的气体循环。

2. **氚富集与纯化设备**

2023年,国光电气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物资部签订了**低丰度氚富集主系统**合同,金额453.8万元,标志着公司在氚同位素分离技术上的突破。该系统通过低温精馏或催化交换等工艺,可将自然界中低浓度的氚富集至高纯度,为聚变堆提供燃料。

3. **氚工厂配套系统**

在投资者调研中,国光电气明确表示具备**氚工厂配套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包括水精馏系统(用于氚与重水的分离)、偏滤器(用于捕获氚灰)、微波加热设备(用于等离子体加热)等。这些设备是氚燃料循环的关键环节。

### 二、项目进展: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

1. **合肥BEST装置**

公司已与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签订设计合同,负责配套系统的设计与制造。BEST项目目标是实现氘氚聚变点火,其燃料循环系统需依赖氚工厂的持续供应。

2. **ITER项目延伸**

国光电气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研制的**偏滤器**和**包层系统**,已应用于中国环流三号(HL-3)等装置。这些部件在运行中会产生氚灰,需通过氚工厂进行回收处理。

3. **混合堆技术协同**

公司通过合资公司先觉聚能科技(持股7.5%),参与彭先觉院士团队主导的Z箍缩混合堆项目。该技术路径通过核聚变产生中子驱动核裂变,可同步实现氚增殖与核废料处理,为国光电气的氚处理技术提供应用场景。

### 三、市场前景:千亿级赛道的细分机会

1. **氚工厂建设需求**

全球首个聚变堆氚工厂预计2035年前后建成,国内规划中的CFET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需配套氚自持系统。国光电气作为设备供应商,若在氚富集、纯化设备领域市占率达10%,预计可贡献年均5-10亿元营收。

2. **医用同位素市场**

氚不仅用于核聚变,还可作为示踪剂、辐射源应用于医疗领域。中核集团2024年建成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年产能覆盖镥-177、碳-14等8种同位素,国光电气的氚富集技术可拓展至该领域。

3. **政策与资金支持**

氚工厂被纳入《“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四川省通过产业基金支持混合堆项目。国光电气作为本地企业,可优先获得政策倾斜与专项资金。

### 四、风险与挑战

1. **技术验证风险**

氚处理涉及高温、高压、强辐射环境,技术难度极高。例如,氚与锂的增殖反应需在中子通量达10^14 n/cm²/s的条件下进行,材料耐辐照性能尚未完全验证。

2. **行业竞争加剧**

中核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机构均在布局氚工厂技术,联创光电通过“星火一号”项目切入,可能形成技术路线竞争。

3. **商业化周期漫长**

聚变堆氚工厂预计2040年后才能大规模商业化,国光电气需长期投入研发,短期业绩贡献有限。

### 结论:技术卡位明确,短期订单催化有限

国光电气在氚处理领域的布局具有**技术前瞻性**和**政策契合度**,但其角色仍以设备供应商为主,尚未形成独立的氚工厂运营能力。投资者需关注以下关键点:

- **技术突破**:2025年Z箍缩驱动器实验若成功,可能加速混合堆项目落地,带动氚处理设备需求。

- **订单落地**:合肥BEST装置工程合同、ITER项目后续订单是业绩增长的关键催化剂。

- **估值匹配**:当前市值94亿元对应滚动市盈率195倍,若氚工厂相关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0%,合理估值或达150-200亿元。

总体而言,国光电气在氚工厂领域的布局是其向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重要一步,但短期需警惕技术验证风险与估值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