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为何无西夏史?今人撰写西夏史,能否成为第二十五史?

约彩365手机下载安装 admin 2025-07-01 01:32:16

我们再来看看各部史书记载的范围,如上图。由此可见,“二十四史”虽然时间跨度很长,但的确没有以西夏为主要内容的正史出现,只是作为依附于宋辽金史书后的一纪、一志、一传存在。

西夏为何没有正史?

关于西夏为何没有正史,目前争论仍然较大,主要有五种不同的说法,但如果细细分析,均可发现每种说法都有致命的缺陷。

说法一:西夏历史短暂。这个说法一度非常流行,但也是最站不住脚的一种说法。西夏从李元昊称帝立国(1038年)到被蒙古灭国(1227年),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国祚来看,虽说与历史上的大王朝无法相提并论,但也并不算短,要知道之前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加起来还不到一百年。

说法二:西夏疆域过小。与同时期的宋、金、辽、蒙古等国比起来,西夏的疆域的确算不上大,似乎是个比较有说服力的理由。不过,我们再联想到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的那些国家,西夏的疆域似乎也并不小,因此这种说法仍然有缺陷。

说法三:少数民族政权。这个更是无稽之谈,不仅同时期的辽国、金国都已经有正史存在,就连五胡乱华时期的“十六国”也有个《十六国春秋》(并未被纳入二十四史)。可偏偏就遗漏了一个西夏,这实在有点说不通。

说法四:西夏缺乏史料。我们知道,西夏建立了自己较为独立的西夏文字,再加上灭国时大量文献、史料被化为灰烬,因此这种说法认为,当时未给其修史,主要愿意语言不通和史料丢失。但这种说法同样站不住脚,虽然西夏灭亡时惨遭屠城,但国民并未死绝,且仍有零星的史料留存。

说法五:西夏存在感小。的确,与同时期的几大强国相比,西夏的存在感的确较小,堪称夹缝中求生存,但也并非毫无存在感,至少要比五代十国那些小国存在感要强很多吧,要知道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可是在西夏吃了大亏的,就连成吉思汗也死在了出征西夏的途中,这种说法显然也很难站得住脚。

成吉思汗也死在了出征西夏期间

为西夏修史应该是元朝的责任,然而元朝政府对西夏却恰恰抱有一种彻底消灭的态度,不仅疯狂屠城,而且对其文字、文化和历史都是彻底打击和消灭,甚至将说党项语、穿党项服装、行党项风俗的人一律灭杀,最终导致西夏文明彻底淹没在历史当中。而这一切,可能真的源于蒙古人对西夏的憎恶,而根源极可能是蒙古人在西夏吃的大亏。

西夏史是否可能成为第“二十五史”

那么,如果现在重修西夏史,是否会成为第“二十五史”呢?这个显然不太可能。原因在于“二十五史”这个说法早已经出现了,民国十年(1921年)时,大总统徐世昌便曾将《新元史》纳入“正史”,提出了“二十五史”这个说法。

虽说将《新元史》纳入正史这种做法并未受到广泛认同,但《西夏史》仍然很难获得较高的顺位。个人认为,如果要增加新的正史,顺位最高的当属民国初期由北洋政府发起修订的《清史稿》,虽然由于时局动荡,仓促成书,至今未曾定稿,但《清史稿》的资料已经相当完善,且在史学界的地位仍然不可忽视。

同样的,前面提到的《新元史》和《十六国春秋》两本史书,个人认为顺位仍然要比《西夏史》更高,甚至是版本不一的《南明史》(三个版本),顺位也要比《西夏史》更高一些。

综上所述,且不说现代考证和修撰《西夏史》的难度太大,就算《西夏史》能够被修成,以其在正史当中的地位,也很难成为第“二十五史”,甚至不大可能成为第“二十六史”、“二十七史”,乃至“二十八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