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养成记:俄罗斯人与熊的历史

约彩365手机下载安装 admin 2025-11-11 21:12:54

“熊的角落”

熊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也是俄罗斯人最喜爱的动物,俄罗斯不少地方都有熊的标志,也流传着不少关于熊的故事。在索契,有一个名为“熊的角落”的著名小镇,小镇上到处是熊的雕塑。据了解,这个镇的周围是高加索的大山,不少的熊在此出没。它们经跑下山,到当地的河湖里抓肥美的鱼吃,因此每只熊都长得膘肥体壮。对于这些来“偷吃”的熊,当地人不仅不讨厌,还异常享受这种人熊共处的生活,人们索性把小镇的名字改为“熊的角落”,这个小镇也逐渐成了一个远近文明的旅游景点。

在俄罗斯的谚语中,熊表现出来的形象是力大无比、笨拙憨痴。比如:“熊行动笨拙,但力大无比”,“家中的主人,林中的狗熊”、“熊不洗澡,但很结实”、“一穴容不下二熊”等。由于熊力大无比,所以猎熊既困难,又危险,有谚语云:“熊没碰上猎手很走运,猎手没撞上熊也很走运”,“没打死熊之前,先别卖皮”,(意谓事未成,先别夸口)。“熊个子大,不灵活”,人们用脚趾内翻的熊来形容像熊那样笨拙的人。

叶甫盖尼·奥涅金

在俄罗斯的文学创作中。熊是一个正面形象,被看作是“未婚夫”,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俄罗斯民间曾流传着一种说法:“梦见熊就意味着快举行婚礼了”。如普希金在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达季雅娜入睡前把梳妆镜藏在枕头下准备在夜间给自己算上一卦。万籁俱静,达季雅娜进入了梦乡。她梦见独自一人在森林里,四周空无一人,突然从雪堆里钻出一只大熊,把她带到了林中小屋……这里“梦中的大熊”体现了达季雅娜渴望嫁人的心愿。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有这样的片段:夏天,彼得堡,白夜。彼埃尔和玩伴们不知在哪儿搞了一头幼熊,放在马车上一起穿街过市。当地的警察分局长前来干涉,彼埃尔他们就把小熊和警察分局长背对背地捆在一起扔进了河里,那头熊就驮着警察分局长在河里游起泳来……而彼埃尔,当我看到他抱着幼熊在屋里跳舞的样子时,不言而喻,托翁也把他当作一头熊来描写了,憨态可掬、聪明、善良、诚恳、沉思……

隐士和熊

俄罗斯文化中偶尔也能见到反面形象的熊,克雷洛夫在寓言《隐士和熊》中把熊的“憨痴”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寓言中隐士和熊交上了朋友。有一天隐士睡着了,熊在旁边看守着。它看见一只苍蝇停在隐士的脸上,便抡起胳膊驱赶,可是这只苍蝇不肯飞走,最后停在隐士的额头上。熊便捧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地砸了过去,就这样断送了朋友的性命。后人把这种欲益反损的帮助,即“帮倒忙”称为“熊的服务”。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吉祥物

俄罗斯人对熊有很多美称,如“森林的主人”、“甜食家”、“美食家”等。俄罗斯人取名也喜欢和熊的意思扯上关系,如米哈伊尔、米沙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现任总理梅德韦杰夫这个姓在俄语中也是“熊”的意思。俄罗斯人常把熊作为各种大型活动的吉祥物,在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上,吉祥物就是一只名叫“米沙”的棕熊,后来,米莎还被赋予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使命,和两名宇航员一起飞上了太空。2006年“俄罗斯年”和2007年“中国年”的吉祥物,也是裹着中俄国旗、挽手同行的中国熊猫和俄罗斯棕熊的卡通形象。

领土象征

在彼得大帝之前的俄罗斯的土地纹章中,有三个带有熊意象的徽记。其中两个纹章熊出现在伊凡雷帝统治时期,并出现这一时期的邮票中-第一个是16世纪70年代末(不迟于1578年8月)著名的大州邮票,即立窝尼亚战争期间。所有的三个熊徽章都是在1672年的最后定型。

诺夫哥罗德州旗帜

熊并不是简单地表现它们的自然状态:每一只熊都有其特殊的属性,这使得研究者竭力寻找合适的解释。有趣的是,这三只熊都被与俄罗斯北部和东北部的具体领土,以及那些曾经被认为是边缘的地区和一些外围的土地联系起来,例如诺夫哥罗德、雅罗斯拉夫尔甚至更远的彼尔姆。

雅罗斯拉夫尔州旗帜

诺夫哥罗德熊有保卫国家的意义,而雅罗斯拉夫尔和彼尔姆熊则反映了基本的文化模式。第一种象征代表着胜利的熊王子,也被解释为基督教对异教的胜利,第二种象征在宗教和教育方面象征着基督教。如果说雅罗斯拉夫尔徽章有暴力的元素,那么“安静”的彼尔姆熊则传达着相当平和地传达着新的信仰。

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在俄国的领土和城市纹章中出现了更多的熊。部分是源于雅罗斯拉夫尔(马洛雅斯拉夫的武装力量),部分意在宣扬这里的原始地貌:比如乌斯季—瑟索利斯克的徽章是一只巢穴里的熊的形象,索斯尼齐的纹章中则是一只熊爬到松树上以获取蜂蜜的意象——这些都描述了当地的自然特征。

战斗民族的养成-斗熊

基辅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壁画

自古以来,俄国就有许多勇敢的人,他们不惧怕与自然作斗争。如今在网络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俄罗斯人徒手与熊搏斗的视频,其实在过去的沙皇俄国,有这种活动被称为“bear fun”,它包括以下乐趣:斗熊,逗熊和熊马戏。斗熊起源于古代,历史学家说,斗熊是在有洗礼前在俄国就已经有了。在基辅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墙壁上,有着一只熊和一个男人的壁画。这幅壁画从十一世纪的前第三天出现的。一块纪念碑中写道“哀悼流亡的丹尼尔”——一个与野兽搏斗的愚夫。这名男子用矛与熊搏斗,这一形象被描绘在许多斯拉夫人的珠宝上,例如,在十二世纪的银手镯上。在俄国很多硬币和印章上也都有描绘人与兽的斗争的形象。一个例子是Boris Alexandrovich王子在特维尔发现的硬币。

在很多方面,获得关于斗熊斗的信息只能依靠斯拉夫语的书面记录。在《Chetiyah Mine》(古俄罗斯经典)中记述有一个地方,明确禁止人与熊的打斗。根据教会的说法,这是一种罪恶,一种无妄之灾。关于俄国的斗熊,我们不仅可以从俄国的文化遗迹中学到东西。

Sigismund von Herberstein

在Sigismund von Herberstein的记录中,讲述了俄国这种危险的消遣,描述了人与熊的搏斗。人们把熊困在树林里,然后把它抓到一个专门关押动物的房子里。熊被锁在街上与那些有影响力的富人打架。一些平民用木制干草叉斗引这些无辜的熊,以激怒它们,迫使它们加入战斗。愤怒的困兽回击时,这些人就会逃到王子或波维尔(沙俄贵族阶层的成员,地位仅次于王公)那里。最常见的是,好事者会以食物和衣服为奖励怂恿受伤的参与者继续激怒野兽。在Herberstein的记录中,这个有趣的团体称之为“战斗”(the fight)。

这场战斗之所以被记述下来,是因为正是俄国沙皇制定出了这种可怕的游戏。人们在森林里捕捉野熊,设置各种陷阱。陷阱通常是一个坑,被抓住的熊会被囚禁在铁笼子里。战斗本身尤其残酷,尤其是按照今天的标准,只剩下一条出路:要么熊死要么人亡。小小的竞技场围墙四壁有手持长矛的人。愤怒的野熊站立在斗兽场中,发出狂野的咆哮。持矛者的任务是用矛击打熊的胸膛,否则熊会立即杀死参赛者。赢得这场殊死搏斗的勇士会来到地下室,直喝到酩酊大醉,这对沙皇俄国普通民众来说是种荣誉。但是,这样不人道的赛事在今天来看并不是什么乐事。为了与森林的主人战斗,一些人是出于自愿,因为对于战士来说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东西了。因此,俄国人一向以这种勇敢的行为而闻名。除此之外,有时与熊搏斗,可以得到大量的钱,所以这自然也是另一个人们会参与这种生死之战的动机。

还有一种稍微安全一些的“娱乐活动”,这种搏斗只使用被训练过的熊。因此,在这种战斗中,流血事件比上面描述的那种少得多。但是熊几乎不可能被驯服。现代马戏中频频出现熊对艺术家的攻击事件。熊在人类能够训练的动物是最为危险的。因此,这种玩乐并不是一种毫无风险的战斗。在这种活动中,在熊旁边也会有手持叉子的人站在一旁,以防熊的致命一击。斗熊大部分发生在中世纪。斗熊活动几乎无处不在。在乡村、乡村和城市,不过通常是在集市和庆典上。在忏悔星期二可以看到很多这种战斗。斗熊的存在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初。这时候的斗熊都是以最安全的战斗形式出现。“搏斗”是徒手的,对手总是驯服的。斗熊活动集中在俄罗斯中部和北部。在伏尔加河流域和白俄罗斯也有这种斗熊活动。20世纪20年代末期,在许多地方,仍然有人用一种非常原始的武器狩猎熊,叫做“Rogatina(熊矛)”——种木制杈叉。在二十一世纪,这种斗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首先,时代已经变了,其次,熊本身越来越少见了。

rogatina返回搜狐,查看更多